欢迎来到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创新驱动 产教融合 协同育人 服务健康

我院周兴老师团队在ACS nano(IF=18.027)上发表原创性论文展示了一种治疗复苏后脑损伤的辛酸纳米制剂

时间:2023-02-14

编辑:冉秋月

作者:周兴

近日,我校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周兴团队联合浙江大学附二院张茂副院长在纳米领域的顶级期刊ACS nano杂志(IF为18.027,中科院1区TOP期刊)上发表了题为“A Nanotherapy of Octanoic Acid Ameliorates Cardiac Arrest/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Induced Brain Injury via RVG29- and Neutrophil Membrane-Mediated Injury Relay Targeting”的研究论文,周兴老师与张茂副院长为共通讯作者,联合指导的博士研究生杨靖媛为第一作者,本校2021级硕士研究生王盼为共同第一作者,我校为第一通讯作者单位。




心脏骤停/心肺复苏(CA/CPR)引起的脑损伤的治疗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没有可行的治疗方案。辛酸是一种主要在脑星形胶质细胞中代谢的脂质油,由于其潜在的抗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炎症和稳定线粒体的能力,是治疗此类损伤的一种有前途的方法。然而,辛酸的应用受到其半衰期短和靶器官中可用浓度低的严格限制,其在复苏后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难以推进。

在周兴团队秉持的以药物为主体的纳米药物构建理念指导下,本论文针对辛酸应用于复苏后脑损伤治疗的关键难题,通过与临床医学的多学科合作,首先在多级计算机模拟辅助设计下,以辛酸本身为载体组成的一部分,成功构建了高载药的辛酸纳米颗粒,并通过涂覆高度表达狂犬病毒相关蛋白(RVG29的中性粒细胞膜,成功构建了一种能够通过接力靶向实现脑部损伤定位以改善复苏后脑损伤的辛酸纳米制剂。该纳米制剂在经静脉注射后,中性粒细胞膜涂层和RVG29介导的三级接力靶向,辛酸精确输送至受损的脑细胞从而通过抗氧化、抗凋亡、促进线粒体稳定性和抗炎机制,全面有效地发挥辛酸的综合干预作用,系统缓解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减少神经元凋亡,并减轻大脑中的炎症反应。这些效应显著提高了CA/CPR模型大鼠的24小时存活率,实现了对复苏后脑损害的明显改善。

该辛酸纳米制剂具有优良的生物安全性、高载药特性和简易制备工艺的特点,表现出明显的临床转化应用潜力。为此,论文研究团队已就该成果申请国家发明专利(CN202211548667.6),下一步将进一步通过医-药合作,在大动物模型中开展相关转化研究,以期将该纳米制剂推向临床应用。

以药物为载体构建纳米药物,是周兴团队提出的纳米药物构建创新思路,该思路有效解决了传统纳米药物基于复杂聚合物为载体构建带来的临床转化困难问题,具有成本低廉、安全性可控和制备简易等可转化优点。通过多年耕耘,周兴团队已在该领域取得了诸多进展,获得国家重点研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生物医药重点项目等课题资助10余项,成功制备了多种超高载药纳米药物系统,并实现了肿瘤、类风湿关节炎、脂肪肝、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疾病的药物靶向治疗,已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9篇,累计IF=158分,其中2019年(到校)以来,已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3篇,其中IF>105篇,中科院1区期刊6篇、2区期刊5篇,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国际及国家发明专利11项,受邀报告4项。

论文地址:https://doi.org/10.1021/acsnano.2c09931

28C3D


关闭